来源: 福建日报 2021-11-16 09:57:58
溪东村民筛选余甘。
余甘是漳浦县种植历史悠久的特色水果。这几年来,漳浦县因地制宜,大力发展余甘种植,走出了一条生态种植余甘果的致富路,余甘成为许多村民的致富“黄金果”。
“余”味无穷
余甘果又名牛甘果、油甘果,也有“油金子”之称,吃起来又苦又酸,过后甘凉,因而有些地区也喜欢叫它喉甘子。
“余甘属野生或半野生水果,是小众水果。”赤土乡溪东村是漳浦余甘的主产区,原村主任张志鹏说,余甘树正常株高1~3米,余甘果实有球形、扁球形等;表面棕褐色,粗糙不平,有细小的疣状突起;质坚实,不易破碎,果肉呈黄白色,略有透明状。
余甘在我省的种植历史悠久。晚清学者郭柏苍所撰《闽产录异》记载:余甘,木高一二丈,枝条甚软,叶青细密,三月着花如粟,结实如莛,每条三两子,至冬始熟,子如楝而小,作瓜瓣,青黄色,味似橄榄,先苦后甘,故曰余甘,产漳州、泉州。
漳州市方志委编撰的《漳州名产志》记载:溪东余甘种植历史悠久,明代就广有种植,有南带、柴甘、粉甘、甜甘四大品种。主要分布在赤土乡溪东村各个社,其中以溪东社居多,2005年种植面积267公顷,年产量500万公斤。在余甘深加工上,当地已开发出低糖余甘果脯、多味余甘果脯、余甘果浆、余甘原汁、余甘果酒、果茶等。
村民“致富果”
眼下正值余甘采摘旺季,天刚蒙蒙亮,漳浦县赤土乡溪东村的村民们就骑着摩托车上山了。在离村子1公里开外的过溪山上,漫山遍野种着余甘树。
今年72岁的张金顺是溪东村种植余甘的老专家,据他介绍,改革开放以来,溪东村尝试过种植多种果树,也尝试过种植花卉苗木,但都没有获得良好的发展,唯有土生土长的余甘越长越繁盛,不但枝繁叶茂,而且果实累累。
20世纪80年代,张金顺在县林业局的指导下,从泉州惠安、南安等地购买粉甘枝条,对山上原有的土余甘进行嫁接,改良品种。
“品种改良后,余甘个头明显比较大,而且肉多汁多,口感佳,已然成为市场翘楚。”张金顺透露,相比传统品种,这种新品熟果含糖量高,口感较甜,没有什么酸涩感,吃起来还有像苹果的味道,回甘较浓,所以都被作为鲜果来售卖,新品种一经上市,即成抢手货,价格在6元/斤以上。
溪东村党支部书记张文龙说,近几年来,溪东村因地制宜,发展支柱产业余甘种植,面积近6000亩,经济收入节节攀升,全村年产值超过5000万元,小余甘带来了大丰收,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,余甘也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致富的“黄金果”“甜蜜果”。
转型文旅
“事实上,在我们溪东村,这几年余甘品种的发展很迅速,除了比较普遍的粉甘和‘新贵’水果余甘外,还有柴甘、玻璃甘、蓝带、甜饼甘等等,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。”张文龙介绍,溪东人从小就喜欢吃余甘,不论是余甘鲜果,还是余甘加工的“冰糖葫芦”,或者腌制品等,都有一份独特的“余甘情愫”。
2020年11月16日,漳浦县百场带货直播暨首届余甘采摘节在赤土乡举行,活动地点就设在溪东村。直播活动吸引广大网友关注,当天在线观看量达310多万人次。线下,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除了欣赏到精彩上演的文艺节目外,还可以在现场品尝余甘果、冰糖葫芦、余甘酒、余甘茶等,同时还深入园子里体验余甘采摘乐。
“下一步,我们将立足溪东村毗邻国家4A级景区天福石雕园和漳诏高速穿境而过的区位优势,以及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,积极发展乡村共享经济、创意农业、特色农业(余甘)观光产业园。”展望乡村振兴新蓝图,赤土乡党委宣传委员谢宝竹表示,未来,将大力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,在生态余甘园和油茶园等地建设观光步道、田园休闲驿站等,把余甘园建设成设施完备、功能多样、单体面积漳浦最大的农业休闲观光园区和亲子采摘基地,力争将溪东村打造成天福石雕园的“后花园”。
抚州崇仁:“小麻鸡”变“金凤凰” 带动群众增收致富
复兴区二六七二街道:金丝菊花开致富路
迁西:安梨变身“致富果”
东营市东营区:2.1万亩淡水养殖水面拓宽群众致富路
黄河源头,“喜羊羊”的“致富经”
湖北南漳:山舞银蛇“致富路”
湖州德清县禹越镇走出致富新“丝路”
此花非彼花!抗之峰一枝黄花成为凉山会东的“致富花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