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 齐鲁晚报·齐鲁壹点 2021-11-12 11:01:53
“宝宝们,欢迎来到直播间。咱们家的蔬菜面粉无任何添加,可以放心食用。全年度最大优惠,大家赶紧去拍……”趁着“双十一”电商活动,刘兴伟在网络直播间卖力介绍自家工厂生产的农产品。
这位来自山东临朐的80后山村姑娘,放弃大城市打拼十几年的事业,回到家乡二次创业。在当地发展种植基地2000多亩,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,借助农村电商平台,把家乡的土特产源源不断地发往大中城市,带动乡亲们致富,成了一名不折不扣的“新农人”。
工厂内开直播间
一天卖出七八百单
直播间架设在刘兴伟的工厂内,一部手机、一个支架,外加一个话筒。
桌面转动的圆盘上摆放着主推的果蔬面粉五组合,石磨面粉混合了南瓜、紫薯、菠菜、甜田菜和胡萝卜。
进入双十一,刘兴伟格外忙碌,直播带货几次被手机来电打断。企业在三个电商平台开了4家网店,线上销售额占比已经达到50%左右。
11月1日以来,每天七八百个订单,最少也有五六百单。厂区的工人们正忙着接单、包装、发货。
直播电商异军突起,对流量的争夺已经影响到线上销售格局。网店的下单量虽然比平时多,但销量增长十几倍的爆单并未出现。对于这一点,刘兴伟并不感到意外,“面粉类产品属于生活快消品,客单价十几块钱,随时随地能下单,属于常销款。但直播是大势所趋,传统电商已经被直播争取了很大一块流量,我们必须得赶上。”
今年春天,刘兴伟开始直播带货,试水当起了主播。
“点开后很紧张,硬着头皮播了起来,直播术语什么都不懂,但我对产品了解,就反复介绍,手举着手机,一口气儿播了四个小时。”刘兴伟回忆起首次直播,“既紧张又兴奋”,“首战”成交额仅有500多元,但找到了感觉,结束时“有点不舍得下线了”。
“接下来,不仅做直播,还要打造一个团队,我们已经发布多个招聘启事,招聘农村主播,也有不少宝妈前来应聘。到时候,每个人的手机都是一个直播账号,他们在直播间,在工厂,在田间地头刨花生、地瓜的时候,随时随地都能播。”刘兴伟准备把留守在家的农村妇女培训起来,发展一支草根网红主播队伍。
山里女娃返乡创业
最难时连孩子学费都挪用了
齐肩短发、个头不高、走路轻快,这是刘兴伟给人的第一印象。走出大山,在外打拼十几年,终于在大城市安家扎根,为啥又放弃一切,返回农村白手起家二次创业?
这是每一个见到刘兴伟的人,都想问一问的。
1981年,刘兴伟出生在赵家峪村,这个村子位于潍坊市临朐县蒋峪镇西南部,临近沂山,多山地丘陵,位置偏远、交通不便。
“印象中,小时候村里就是四面环山,没有油漆路,路面坑坑洼洼。我在乡镇上学,一星期回家一趟,骑自行车特别难,上学全是下坡,回家全是上坡,只能推着车子走。”刘兴伟家里世代务农,父母整天在地里忙活,梯田里种植小麦、玉米、花生、谷子、地瓜,一年下来产量有限,“自己吃不了,想卖又卖不了。”
刘兴伟是家中长女,下边有两个弟弟,高中毕业后为了全家的生活,她只身来到青岛,一边打工一边上学,拿到了大专文凭。
“出来上学时拿了家里5000块钱,掏空了全部家当,当时我就发誓一定要干出个样来!”在青岛,刘兴伟干过酒店服务员、销售员,在服装厂打工,她从来不敢随意辞职,哪怕不想干了,也必须找好下家。从工作的第一个月开始,每个月都往家里寄钱,挑起了家庭重担。
在外打拼十几年,刘兴伟在青岛崂山、市北区拥有了自己的服饰批发店,并结婚生子、安家落户。
然而,乡愁却日益浓厚。
“每次回娘家,看到父辈们辛辛苦苦种的花生、小米、地瓜这些农产品,卖的价格不高,日子过得紧紧巴巴,心里就觉得特别难受。”刘兴伟便在微信上帮父母卖起了小米、面粉等农产品。
她首先把包装改成城里人易接受的2斤装、3斤装、5斤装的小包装,把粮食加工过程拍出来,在朋友圈、微信群里发视频、图片,展现给大家。
“没想到反馈非常好,很快就有了回购。我家粮食很快卖完了,邻居也让帮着一块卖,就这样,帮的人越来越多。”代售的成功,让刘兴伟开始认真思考农产品的市场前景,城里人对土特产品认可,市场需求量大,为什么不去做大呢?
于是,她回青岛后把想法和丈夫一说,丈夫非常支持,关了青岛店铺,把小家的全部积蓄带回了娘家临朐县蒋峪镇,2015年成立了临朐县丰伟农产品有限公司。
然而,这一决定却遭到了父母的强烈反对。老两口觉得闺女好不容易从农村出去,成家立业,安稳的日子不过,非要回农村,小家面临两地分居,孩子小也不能陪伴在身边。
“他们知道做农业的苦,怕我遭罪,不想让我回来,但是我没听。”刘兴伟一头扎进了二次创业,找厂房、买设备、建基地、招工人、签协议、谈合作,个中辛酸只有自己知道,“最缺钱的时候,连孩子的学费都挪用了,咬牙坚持。”
前阵子,读高二的儿子给刘兴伟写了一封很长的信。信中说,自己长时间见不到妈妈的身影,家长会上也见不到妈妈。
看完信,刘兴伟沉默良久。
“我对孩子亏欠实在太多,但是没办法,既然干上了,我只能往前走。”说到这,刘兴伟眼里闪着泪光,停了下来。
刘兴伟几乎每天都和工人在一起,不是在车间就是在田间地头,回青岛小家成了“奢侈”。刘兴伟说,“一个月差不多能回两次,每次最多两三天,还不是特意回去,都是去青岛给客户送货,顺路回家。”
6年的付出,让刘兴伟获得“丰收”,绿色农产品实现了种植、研发、生产加工、销售一体化,销售额去年超过千万元。如今,父母用行动支持女儿,父亲在种植基地帮着照看,母亲在工厂帮忙做饭。
2000多亩种植基地
建起深加工车间
一开始,刘兴伟从农户手中收购农作物,由于种植工艺不统一,产品质量并不稳定。
好的农产品必须从源头抓起。刘兴伟与当地合作成立2000多亩种植基地,遍及朝阳、侯家庄子、赵家峪、常庄、核桃园、西王圈等村庄。
按照“农户+订单+收入”的模式,农户统一领取种子,按照统一技术种植,她再从农户手中以高于市场的价格进行回收。这样一来,不仅农户每亩地至少多收入500元,产品质量也上来了。
刘兴伟与青岛农业大学达成合作,种植基地成了学校的指导实验基地,有6名老师提供种子、技术上的支持。她专门种植了该校研发的“彩色小麦”,发展了500亩种植基地,统一回收加工成彩色小麦粉、麦片、麦仁米等产品。
“有黑色、绿色、蓝色的小麦,试种两年多了,产量、品质都非常好。”刘兴伟说,彩色小麦农户乐于种植,市场上也比较稀罕。传统小麦粉一斤2元多,石磨小麦粉一斤5.8元,彩色小麦粉一斤能卖到10元以上。
五谷杂粮深加工车间内,几台石磨尤为显眼。从基地收上来的小麦,储存一段时间后,先倒入原料库,经过除尘、除沙、清洗,然后润麦6到8小时,用石磨低速研磨10遍,面粉不发热,粒度较大,做出的面食劲道细腻,回味甘甜。
“每款产品包装上,都有我的形象照,为自己代言,做放心产品。”针对城市居民的需求特点,刘兴伟请教营养专家科学配方,将五谷杂粮等10多种原料食品配比,经过设备烘焙、磨粉、分装等诸多工序,有效保留营养成分,开发了五谷杂粮、养生粥、石磨面粉等四大系列上百种产品,通过线下线上两大渠道,一开始销往青岛、潍坊、东营等周边城市,现在通过电商平台源源不断发往全国各地。
厂区吸纳了周边常庄、房家台子、核桃园等村民家门口就业50余人,精细化对接种植户,带动农民增收100余万元。
“作为山区大县,临朐山清水秀,是优质农产品的理想产区。以前受交通所限,很多优质农产品藏在深山无人知。电商作为一种新兴销售模式,实现了从地头到餐桌的直接销售,解决了农产品销售最后一公里难题。”临朐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赵锴告诉齐鲁晚报·齐鲁壹点记者,近年来临朐县为发展农村电商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,国鹏农场、云居山里、丰伟农业、山胖子等一批电商品牌和“草根”网红茁壮成长,带动了农副产品的销售,实现了农民增收致富。
电商让偏远的山村连上了网络时代,也让新农人在农村扎根。
当前,临朐县正积极搭建电商发展公共服务平台,培育农产品电商经营企业,2021年提出全县网红直播带货“个十百千”行动计划,致力于搭建县、镇、村三级直播体系,用电商直播给农民铺上新赛道,将千家万户的农户与千变万化的市场连接起来。手机变“新农具”、数据变“新农资”、直播变“新农活”、农民变“新网红”,正成为临朐县的致富新模式。(记者 杨璐 李加鹤 冯沛然)
屯溪区奕棋镇:“金丝皇菊”铺就乡村振兴金色致富路
“石头部落”开出“致富花”
袁前进:夫妻经营“甜蜜”事业走上致富路
回乡致富路 巨野大谢集镇张油坊村引进产业发展种植
指尖上绣出致富路
屏边县太平村:阳荷成了“致富菜”
6000亩花椒“映红”致富路
致富有“鹿”振兴有“术”
山东临沂:粮食购销两旺 价格总体稳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