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根针如何“绣”出亿元产业——云南楚雄彝绣有答案

来源: 农视网 2023-07-03 11:44:14

农民日报·中国农网记者 郜晋亮

它是中华大地璀璨夺目的文化瑰宝,也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生动的载体之一。指尖飞舞,薪火相传,一根小小的针与几条彩线完美融合,让云南楚雄彝绣之技在滚滚历史长河中传承了1700余年。

楚雄州牟定县蟠猫乡阿纳哩村村民金瑞瑞说:“彝绣是小时候妈妈绣在衣服上明艳的花朵,是长大后一家人赖以生活的手艺。”到金瑞瑞这一辈,彝绣已经传承了八代,深深植入家族血脉。

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的不断碰撞,让楚雄彝绣走上了更大的舞台,走进了更多人的生活,真正从传统手艺变成了文化产业。这些年,楚雄州出政策、真投入、重创新,推动楚雄彝绣走出了一条绣品变商品、绣片变名片、秀场变市场的文化产业创新之路。

如今,5.7万名绣娘、530多户彝绣经营户用一根小小的绣花针,“绣”出了2.45亿元的大产业。这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,庆幸产业发展带来的兴村富农巨大红利;这也是一件值得令人思考的事情,在文化瑰宝“辈出”的当下,缘何楚雄彝绣做到了?

保护好、传承好是基础

保护好、传承好是发展好的基础。2009年,楚雄彝族刺绣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;2014年,楚雄彝族服饰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从“省队”到“国家队”,楚雄彝绣的传承与保护迈上了更高的台阶,也迎来了更好的发展机遇。

楚雄州委宣传部部长李汶娟介绍,这几年,楚雄州借助深化沪滇、闽滇文化合作交流契机,让楚雄彝绣走进北京国际时装周、上海时装周、纽约时装周、米兰时装周,从一个乡村小舞台走向国际时尚大市场,跑出了特色化、高端化、产业化、国际化的加速度。

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承与融合。但从根本上讲,人民群众的坚守与智慧才是其原动力。

家住武定县猫街镇咪三咱村的普玉珍,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彝族服饰代表性传承人。她告诉记者,村里的彝族群众历来就有刺绣的传统,自己的奶奶就是村里的刺绣好手。在她三岁的时候,奶奶就开始教她穿针引线,再长大些就让她学着设计图案、搭配色彩,并叮嘱她,这个手艺不能丢,要传下去。

普玉珍说:“让更多的人来学习彝绣手艺,我想这应该也是一种传承。”她回忆说,刚开始的时候,她一村一寨、一家一户上门去找学徒。不过,她还是担心:培训出来的绣娘,要是没有收入,不愿意继续绣下去怎么办?后来,在武定县政府的支持下,店里有了稳定的订单,绣娘也见到了实惠。渐渐的,绣娘队伍越来越壮大。

“到现在,我们培训出来的绣娘早已超过1万人。她们每个月收入有3000多元。”普玉珍自豪地说,“我们相信楚雄彝绣一定能走向更大的舞台。”

从武定县到整个楚雄州,彝绣保护、传承、发展的根基正变得越来越牢固:全州103个乡镇建设了彝绣车间,1105个村(社区)建设了绣坊,绣娘人数达到5.7万人。2022年,彝绣产业产值达2.45亿元,成为名副其实的助力农民增收、推动乡村振兴的温暖产业、幸福产业。

创新创意赋能产业

文化瑰宝的魅力在于它经历岁月的淘洗却仍不失其美。如今,人们对美的追求,既注重其文化内涵,也看重其创意表现。楚雄彝绣产业在大步前进之时,牢牢把握住了这一核心要素,大胆进行创造性转化,走高质量发展道路。

对此,楚雄州成立了由州委宣传部牵头的彝绣产业工作专班,组建州文化发展公司和彝绣产业联合会,出台支持文化事业、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37条措施和加快彝绣产业高质量发展的6项政策,形成“1+1+N”政策体系。几年来,这一政策体系不断完善,不断充实,已释放出巨大的产业创新推动力。

政策活,样样新。推出农行专属贷款“彝绣贷”、保证纯手工绣品的“彝绣保”、降低彝绣企业物流成本的“彝绣邮”,率先在全国建立首个以楚雄彝绣为代表的手工刺绣标准,打造楚雄彝绣区域公用品牌的“彝绣识”,量身定制彝绣手工刺绣行业标准的“彝绣标”……这一套组合拳为楚雄彝绣产业破解了一道又一道难题,把彝绣之美擦得愈发闪亮。

这些变化,楚雄市大过口乡党委书记张靖感受深刻。张靖说:“这几年,我们按照州里的发展思路和要求,用好政策,重点在提升彝绣品质、打造彝绣品牌上下功夫,创新乡级彝绣车间、村级绣坊建设,既发展‘大而全’的规模车间,又建设‘小而精’的高端绣坊。目前,全乡拥有乡级彝绣车间3个、村级绣坊9个、绣娘1000余人,已形成了‘乡有车间、村有绣坊、户有绣娘’的发展格局,还涌现了一批‘90后’青年致富带头人。”2022年,大过口乡全乡彝绣产值460万元,绣娘人均增收3100元。

有创新,更要有创意。开拓市场,赢得消费者,“双创”缺了哪一个都不行。

继承传统,融入现代元素,楚雄州研发了“遇见楚雄”“绿羽仙踪”“福来云往”三大系列彝绣文创产品,打造了彝绣特色文化产业孵化的“彝绣园”,推出了体验彝绣传承精品线路的“彝绣游”,形成了从开发端到市场端的完备产业链。楚雄彝绣产业的附加值不断提高,指尖新的传奇正在上演。今年一季度,楚雄彝绣产业增加值达4780万元。

数字画像充实越洋计划

彝山有大美,布上绽山花。楚雄彝绣产业从起步探路到一次次华丽出圈,不禁让人对这一古老的指尖艺术发出赞叹。尤其是近10年来,彝绣产业增加值增长了近10倍,绣娘人数增长1倍,绣娘人均收入增长了近5倍。彝绣产业已成为楚雄强经济、促消费、稳就业的重点产业。

光环之下,楚雄彝绣并未停止前行的步伐。它因美而生,又因时而变。

今年6月,楚雄州与新华社合力打造的新华·楚雄彝绣产业发展指数(以下简称“彝绣指数”)上线,其将整合统计数据、调研数据、全网全平台传播等大数据,打造楚雄彝绣产业数据收集、分析、解释、传播体系,以指数工具绘制产业发展数字画像。从此,楚雄彝绣产业插上了“数字翅膀”。

中国经济信息社指数事业部副主任李慧敏表示,指数是产业数字化、数字产业化的重要联接工具,在现代产业的标准引领、品牌塑造、话语传播及价值再造等方面,发挥着催化剂和推进器的作用。“彝绣指数”的建立,将是一次以数字语言输出中华传统文化创新转化的新实践。

“数字翅膀”带动楚雄彝绣产业飞向时尚化、国际化。“彝绣指数”的终极目标,就是将楚雄打造成为我国数字彝绣信息发布高地,做到楚雄彝绣品牌全球推广,推动楚雄彝绣的数字化转型、国际化传播、高质量发展,推动彝绣走出深山、走向全国、走向世界。

当然,推动这一事情的还有情牵中国传统文化的众多侨企、侨商。

云南省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万妍娟说:“我们将以启动侨企侨商情牵彝绣,助力乡村振兴行动计划为契机,积极向侨联系统平台和国内外侨商侨团广泛、深入宣传推介楚雄彝绣产业,邀请国内外侨界社团和基金会到楚雄考察彝绣产业,借助侨资、凝聚侨力,全面助力彝绣出山出海。”

目前,楚雄彝绣绣品已在全球1.2万多个妈祖文创产品店线上线下开启同步销售模式,不少彝绣企业和经营户与英国、澳大利亚、德国、西班牙、葡萄牙等国服装企业建立合作关系,完成出口订单510万元。

登录评论 我要评论
相关推荐
关于我们
三农头条
天下三农尽在手中
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
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全力打造三农领域新闻资讯互动平台
农视网微信公众号
微信号:nongtv
微信认证: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
农视网是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新媒体平台,三农信息及时传达,农影智造,专业有用
农视网官方微博
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
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,农影智造,专业有用
中国三农发布
抖音号:3nongtv
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
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、新闻宣传官方平台(权威 及时 聚焦)发布信息资讯、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、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、宣传经验做法
中国三农发布
快手ID:1624436642
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
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、新闻宣传官方平台(权威 及时 聚焦)发布信息资讯、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、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、宣传经验做法
中国三农发布微信公众号
微信认证:中国三农发布
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
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、新闻宣传官方平台(权威 及时 聚焦)发布信息资讯、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、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、宣传经验做法
友情链接 地图导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