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 农技耘 2022-07-16 14:35:41
来源: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、省克氏原螯虾体系集成创新中心、省河蟹体系产业经济与技术推广创新团队
7月以来,江苏省气象台持续发布高温红色预警,多地最高气温高达40至42℃。夏季是水产养殖的关键季节,持续高温容易造成水环境剧烈变化,对养殖品种产生较大的影响。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第一时间赶赴我省养殖主产区进行调研指导,并编制了针对高温季节的水产养殖管理技术要点,以供养殖户开展科学管理,力争把影响降到最低。
一、高温对水产养殖的影响
1. 高温导致水体温度升高,蒸发量增大,水量减少,水体中各种有机质(如残饵、鱼池底泥、水生动物粪便等)迅速分解,水草漂浮腐烂,pH值升高,氨氮毒性增强,水池塘的水质变坏,引发水生生物疾病的暴发。
2. 我省养殖的水产品种适宜生长温度一般为10-30℃。当水温超过30℃时,大多数养殖品种生长速度明显变慢,当水温超过35℃时,摄食和生长则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,甚至由于水温超过部分水生动物的生理极限导致死亡。
二、应对技术措施
1. 保障人身安全
安全养殖生产的核心是保障人身安全。高温期间,户外养殖生产尽量选择在气温相对较低的早上或傍晚,有条件的使用无人机、无人船等代替人工养殖生产。避免长时间户外生产活动,在高温环境下工作一段时间后,应及时转移到温度较低的环境进行休息。养殖人员应适当补充淡盐水,常备藿香正气水预防中暑。
2. 适当加水和换水
高温季节水体蒸发快,养殖池塘水位下降,造成水温急剧升高及出现热成层现象,影响水生生物正常生长。此时应每5-7天加注一次新水,每次加水10%-20%,加水或换水避开高温时段和夜间,要打开增氧设备,及时搅动水体,让水体温度达到平衡,减少养殖对象的应激反应。虾蟹养殖池保持在1.2-1.5米水深,常规鱼养殖一般保持1.8-2.0米水深。
3. 加强水草养护
虾蟹养殖需要水草养护好才能保证高产量、大规格。高温时节,部分不耐高温的水草容易出现上浮,如伊乐藻,应及时捞起,避免腐败污染水质;高温来临前,应及时对生长过密的水草进行割刈,使伊乐藻始终低于水面10厘米左右,利于水体交换;同时注意利用微孔增氧对底部进行增氧,能够有效防止底质恶化导致的水草发黑、烂根的情况。
4. 正确使用增氧机
在高温的天气下,应正确使用增氧机。传统观念认为在光照充足情况下不需要开动增氧设备,然而高温季节白天藻类或水草虽然大量进行光合作用,释放氧气,但是水体上层溶氧明显高于底层溶氧,过饱和的氧气向空气中释放,并未补充到下层水体,建议晴天中午十一点到两三点开动增氧设备搅动水体,有助于增加底层水体溶氧,降低底层氧负债。但注意不能持续底部增氧,防止上下水层交换过大,造成池塘整体水温较高,对水草及养殖水产品产生较大影响。
5. 适时改良底质
高温促进有机物的分解,易造成水底环境恶化,应适时使用光合细菌、芽孢杆菌等有益微生物制剂和底质改良剂改善底质。按时测定亚硝酸盐、氨氮、硫化氢等水质指标,若超标应使用硝化细菌等菌种进行降解。注意点:光合细菌不耗氧,使用范围较广;芽孢杆菌、硝化细菌这样的菌种是强耗氧的,使用前需开动增氧机或配合增氧颗粒使用,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。
6. 防治蓝藻
高温、pH值高、氮磷比失衡、水体流动性差是蓝藻产生的主要原因。持续晴天高温往往导致蓝藻的迅速繁殖扩散,易产生毒素和急剧缺氧造成水生生物中毒或死亡。在治理上,早期可使用枯草、芽孢杆菌处理,在下风处打捞;较实用的处理方法是物理过滤法,用小水泵抽水经200目筛绢过滤,移除蓝藻。
7. 科学减量投喂
高温条件下,水生动物体质弱,摄食量减少,产生的残饵粪便会使水质迅速恶化,病原菌大量繁殖,引发疾病,因此高温季节的喂养量应比平时减少两到三成为宜。要选取质量较好的饲料,同时饲料中添加一些以增强体质、降低应激反应为目的的多糖、Vc等,通过喂食的方式提高免疫力;投喂一般选择太阳落山时,投在池塘的空白、没有水草覆盖处,不要投喂在水草上或环沟中。
8. 管理注意事项
在高温季节,要加强对水产养殖的巡查管理,及时发现潜在的威胁。一旦发现存在异常的养殖对象,及时进行捕捞和对诱因进行检查,并制定解决方案。
国家卫生健康委: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稳步提升
应对夏季极端灾害天气水产养殖技术操作指南
湖北襄阳谷城县技术指导见成效 生态养鱼效益高
干旱、缺氧、发病、死鱼如何应对?详见这份高温防护手册
持续高温35度以上,河蟹青虾养殖户如何应对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