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 四川农村日报 2022-04-21 11:20:35
“原来,我们不懂什么是村集体经济,后来村里每年给我们分红,我们才明白村集体经济是为了让大家的生活变得更好。”让雅安市雨城区晏场镇新和村村民罗玉郑赞不绝口的村集体经济,就是该村的旭翔养殖专业合作社。
该合作社的发展,与新和村党总支书记、晏场镇人大代表、旭翔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罗光旭密不可分。
“身上雪白,有两只黑耳朵的兔子叫伊拉肉兔,浑身灰黄的叫比利时肉兔,我们合作社主要养殖这两个品种。”4月19日,在旭翔养殖专业合作社内,罗光旭从兔笼中抓出两只兔子向笔者介绍道。
新和村原属省级贫困村,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9户174人,脱贫攻坚战打响后,该村决定发展肉兔养殖。
选兔种、考察市场、联系商家……2016年,罗光旭发挥党员带头作用,与该村党支部副书记董光琼自筹资金1.2万元,借用村民空闲兔舍,引进40只种兔试养。
经短暂适应期后,第一批幼兔顺利出生,又过了70天,第一批成兔出栏,随即被客商抢购一空。同时,种兔也产下了第二批幼兔,至此,养兔产业逐渐步入正轨。
2017年5月,旭翔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,在村“两委”带领下,该合作社通过集体和个人投资入股、合作经营分红的方式,采取股份制管理。罗光旭和董光琼带头入股7万元,17户贫困户通过小额信贷入股33万元,建成占地1.5亩的绿色环保商品兔养殖基地,引进种兔400余只,初步形成年出栏1.2万只肉兔的规模。
“合作社采用集约化管理,贫困户不用担心养殖、防病、产销等问题,等着年底分红就行。”罗光旭说,贫困户除了入股集中养殖外,还可采取“借养”和“散养”两种方式参与进来,拓宽增收路子。
剩下的贫困户怎么办?在当地党委、政府争取下,40万元的产业培育资金注入了“造血”队伍。随后,该村又将这些资金量化到全部贫困户头上,剩下的数十户贫困户也因此成了合作社股东。
没有村集体经济曾是新和村的一块短板。经村“两委”商议、村民代表大会决议,该村将产业发展资金15万元入股合作社,并签订合作协议,在保证7%收益的基础上,每年合作社按照股金占比给村集体经济分红。据统计,该合作社成立以来,已分红近20万元。
晏场镇林木资源丰富,在养兔子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,罗光旭还在考虑如何将山中林木变成钱。
“卖8万元的木材,就要花近4万元通过人力运下山。”新和村村民董文刚说。
对此,罗光旭积极向上争取项目。2016年,林区公路开始修建;2018年至2019年,林区公路得到硬化,道路的改善也为村民发展林木产业带来了希望。如今,董文刚在取得伐木许可证后,运输车直接就能开到林地边上,不仅节约了时间,更节省了一大半人工费。
“通过发展多种产业,村里的贫困户都已经脱贫。作为一名村干部,我要继续为乡亲们的产业发展多出力,更要让新和村早日实现乡村振兴。”罗光旭说。
来源:四川农村日报
95后村干部代吕吕的生态养鸡致富经
贵州遵义市播州区发展生态养鱼促进农民致富
“南果北种”致富一方百姓
一个“万头牛村”的致富“牛”路子
合作社致富的法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