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 农村新报 2022-02-24 09:56:16
雨水时节将至,清晨的阳光穿过薄雾,照在随县塔儿山菌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香菇大棚上,让寒气渐消。
这一天,从宜昌木郎坪镇赶来的食用菌老板徐传龄,一单买下1万斤菌种。他说:“我用这里的菌种4年了,质优价廉,产量高、品相好,价高还不愁销。”
“这是儿子引进培育的新品,是这几年的主打产品。要说科技、智能种植,还是新一辈人更行。”合作社创始人李金国自豪地向农村新报全媒记者介绍。
李金国是当地有名的种菇老把式。他最先从外地引进香菇椴木种植和菌种制作技术,到河南、浙江学习袋料香菇种植技术,并在当地率先将春种香菇品种调整到秋季种植,缩短传统长达半年的养菌时间,规避高温烂袋风险。2012年,他创办塔儿山合作社,带动一批社员种菇分红。随着年龄的增大、产业的扩张,李金国召回了从武汉科技大学毕业的儿子李胜。
最初,把几十年的家业交给儿子,李金国并不放心。但在儿子李胜眼中,“父亲勤劳、苦干,就是缺一股子巧劲儿。这个巧干就是科学种植。”
2016年,从大都市返乡,李胜的第一件事,是诚心诚意与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和华中农业大学合作。高校和科研院所每年给16个左右原菌种,与企业引进的良种试种、试验、选育、栽培、选种,经过2至3年定型后,再将新品种大面积推广。新品种表现优越,现在每年有本地和重庆、河南、安徽等地的600多户菇农与公司签订200余万斤菌种订购合同。
得到父亲的认可,李胜趁胜追击。他说服父亲投资1600万元“吃螃蟹”,兴建4.2万平方米香菇养菌大棚。“通过手机物联网操作,能控制1.3万多平方米大棚掀膜、控温、除湿、通风、增氧,让100多万袋香菇在温床上生长。”在李胜的建议下,合作社建起可容100吨香菇保鲜的冷库,为香菇保鲜,实现错峰销售;建起4个灭菌柜,提高菇棒灭菌效果,日灭菌2万棒,为1000多菇农省去备料、粉料、装袋、灭菌的烦恼。
如今,湖北省农业科普示范基地、湖北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科研基地等几块标牌,展示着合作社的科技实力。高峰期,合作社日制棒2万棒,年产鲜菇80万斤,吸纳周边80余人从事菌种菌棒生产。
良好的发展前景,吸引了一批大学生加入,合作社将部分股份分给大学生,鼓励他们开拓创新,提升产品附加值。李胜说:“下一步,计划和2021菇博会上的其他优秀企业展开深入合作,打造一条集品种选育、菌种生产、香菇栽培示范、精深加工、鲜菇进出口贸易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。”
科技与冬奥 一起向未来
江苏常州开展春耕备耕农机科技志愿服务
高科技打造智慧农田 三亚南繁种业探路CRO模式
电子信息工程科技发展 面临“十三大挑战”
科技强农力保夏粮丰收
用科技手段“浇灌”盐碱地上新希望
山东持续提高科技研发投入 多项重大科技创新问鼎世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