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 中国网 2021-12-01 09:38:50
11月23日,在彭水县汉葭街道长滩社区黔中道紫苏生产车间看到,苏麻加工生产线有序运转,工人正在包装生产好的产品。
打造独特紫苏品牌
李永均是黔中道
紫苏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,2009年,他返乡创业,先后成立了黔中道紫苏专业合作社、彭水县紫苏专业技术协会、生物研发公司,在彭水牵头规模化、产业化发展苏麻种植。据了解,苏麻学名紫苏,武陵山脉原生栽培种,在彭水有悠久的种植历史。因幼苗叶背和未成熟前籽粒呈紫色,故有“紫苏麻”之称。以前,村民把苏麻当作配料、佐料种植,种植散户很多,但是规模比较小。
“最初,公司以卖苏麻籽和委托加工紫苏油为主,发展模式单一,产出效益低。”李永均介绍,从2012年开始,我们建成了年产30吨的紫苏油加工生产线,开始探索产品精深加工,工人也从最初的几人逐渐增长为几十人。
刘小琼是公司的员工,主要负责产品的包装,她说:“这边上班还可以,效益还不错,比起周边的工作环境,我们工资还可以,一个月有3000多块钱的收入。”
现在,彭水苏麻产业已经打造成为一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,2014年彭水紫苏油获得国家地理商标,彭水苏麻还入选“2017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”。产业涉及15个乡镇30多个行政村,总面积有5000多亩。
带动村民增收致富
当天,来到汉葭街道兴合村苏麻基地,路边是一片片绿油油的苏麻,一眼望去,苏麻杆子比人还高,扎在地里随风飘扬,旁边还有一堆堆正在晾晒的苏麻杆。
此时,兴合村村民张朝华老两口正在地里采收苏麻,只见他们动作麻利,不一会就砍倒了一大片。
“这两年我们都种了苏麻,今年我们种了5亩地,合作社出种子和肥料,年底包回收,一年收入有几千块钱。”张朝华说道,年纪大了种玉米比较累,而种苏麻比较轻松,种下地基本上不用怎么管护,非常适合老年人种植。
据了解,合作社给农户提供种子、技术、生物肥料、无人机防护等生产资料,农户只需要出土地和劳动力,收益一亩地能达到3000多元钱。
“合作社在汉葭街道、保家镇、鹿鸣乡等地都有种植基地,因为苏麻产业的效益比较好,现在基本上是农户主动来找我们来签合同种植苏麻,我们以保底价9块收购。”李永均介绍,每年合作社还将营利的一部分按照种植面积二次返利给农户,比如2020年最高营利金能够返到3块钱,有些农户达到11块钱的收购价格。
目前,合作社共带动全县2000户村民种植苏麻,户均增收5000-6000元钱,种植面积多的村民户增收一万元以上。
拓展全产业链发展
通过多年的发展,公司现在一共有三个合伙人,种植、技术、销售几个板块分工明确。
梁家洪是黔中道紫苏种植专业合作社技术负责人,他介绍,“为了打破单一的产品结构,我们不断加大研发力度,推出了苏麻擀酥饼、苏麻面条、紫苏酱菜、紫苏配方油等高附加值产品,实现全产业链发展。”
延长了产业链,彭水苏麻的产值更加体现出来。产品深受顾客欢迎,主要销往北京、上海、深圳、广州、南京、石家庄、重庆、成都等地。
“每年我们收益最多的时候有700多万,像2020年因为疫情的原因,有所下降,总共有400多万的收入,销售的方式一般有线上和线下,线下目前还是要占主导,线上占百分之三十,我们收益这部分反馈来继续推动农户的种植。”
目前,公司正在继续开展研发工作,进一步将苏麻叶子和梗全利用起来,增加产品的附加值,拓展产业链。
“苏麻种植劳动强度低,种植技术要求不高,管理简单,适合农村地区的各类人群种植,特别是劳动力弱的家庭,是一个不错的增收致富产业。”李永均说,接下来,我们将带动更多的老百姓参与种植,助推乡村振兴。
奉节:发展壮大药材产业 拓宽农民致富渠道
公路不是晒粮场,可粮食该晒在哪儿?(百姓关注)
辣椒丰收别样红 拓宽群众致富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