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 人民网-四川频道 2021-10-26 11:19:11
一排排色调统一、样式新颖的“乡间别墅”与青山白云相映成趣,庭院内外环境优美;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水泥路进村入户,乡村道路干净明亮;一片片整齐划一的水果园芳香扑鼻……走进四川巴中通江县广纳镇龙家扁村,一幅优美的山水田园画卷映入眼帘。
龙家扁村幅员面积9.2平方公里,辖9个村民小组1009户3487人,先后被评为国家“第五批传统文化保护村落”、“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”、省级“乡村振兴示范村”和省级“文化扶贫示范村”。
产业兴则农村兴 产业旺则百姓旺
“猕猴桃马上采收了,我们这个时候就要追施基肥……”
走进龙家扁村猕猴桃产业园,绿油油的猕猴桃藤蔓枝枝相连,枝叶间密密麻麻的红色果袋里,一个个猕猴桃果实圆润饱满,散发着淡淡的果香。为了保证猕猴桃的品质,当地村民正在园区管理人员的指导下,认真细致地对猕猴桃进行施肥工作。
“这个月底就可以采摘上市了,这段时间我们主要是对猕猴桃进行施肥管理,来提高果子的糖分、硬度等。”正在园区施肥的村民赵德说,自园区建设以来,他和妻子便一直在园区务工,不仅有土地流转收入,还可以在园区务工获得工资收入,能在家门口就业让他很是满足。
“我是固定工,每月收入1800元,每一年有20000多元,我觉得现在的日子真过的好。”赵德才说。
2014年,龙家扁村结合当地大量土地闲置的实际情况,引进在外成功人士张江回村创办了“通江县龙家扁新源地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”,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,种植猕猴桃1000亩,让村民有了致富的支柱产业,采取“公司+基地+农户”的模式,做到村民户户参与、人人受益。
“该产业园共计流转农户土地100余户,土地流转费用为每年每亩300—550元,常年在园里面务工的村民100余人,其中脱贫户有30余人,年人均收入能够达到8000余元。”广纳镇龙家扁村党总支书记、主任黄勇介绍,猕猴桃产业的发展,让村民们告别了过去靠种植玉米、土豆等传统农作物的状况,每亩土地收入由几百块增加到两千多元,把当地土地环境劣势转变为土地资源优势,给村民拓宽了一条致富路。
“以前在家里种一点包谷、水稻,卖不到几个钱,宁愿在这里来做,我们在这里面干活60元一天,农忙时候还可以回去干活,一年就有一万多元。”村民刘玉诗说。
据悉,该产业园自2017年投产以来累计收获猕猴桃300余万公斤,实现产值2100万元,龙家扁村在该产业园入股收益性扶贫项目资金20万元,每年可分红1.2万元。
产业发展起来了,农民的荷包也鼓起来了。如今,猕猴桃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,猕猴桃也因此被村民亲切称为“致富果”。
易地搬迁话幸福 安居乐业奔小康
在易迁安置点,一座座二层小洋楼错落有致,家家户户窗明几净,院落里瓜果蔬菜飘香,好一派优美的田园风光。
“进来看看嘛,我们现在住的房子真的安逸!”正在院内给果树套袋的陈光兵说。
“我们原来住的老房子就是土砖码的,确实也很不安全。每一次下大雨,屋里就漏雨,那个时候全村很多人都是这种低矮破旧的土坯房,交通又不通,买个肥料也是靠背,生产相当艰苦。”回忆过去,陈光兵对当时的住居条件记忆尤为深刻。
陈光兵原来是广纳镇龙家扁村3组贫困户,破旧不堪的土房子住了几代人,搬迁前,山上共有27户村民,土地贫瘠、交通闭塞,村民们过着“十年九旱、靠天吃饭”的日子。2016年底,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,陈光兵一家人从老家的旧房子搬到了龙家扁村的新房里,“变化确实比较大,房子也比较舒服,光光亮亮的,厨房、厕所各个方面都很美观,住着比较高兴,也比较舒畅。”
住有所居、居能所安一直是群众最大的期盼。为此,广纳镇把发展生产、促进就业以及完善基本公共服务结合,这两年,村里的医务室、公共法律服务室、娱乐广场、电商中心等便民服务设施相继建成。
“小洋楼住起,电视网络安起,寄东西就寄到村上电商,我们还有娱乐活动中心,还有村集体分红,我们现在的生活很满意,非常幸福。”村民龙荣耀乐呵呵地说。
截至目前,龙家扁村集体经济收入已达到75000元,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500元。如今的龙家扁村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,水泥路四通八达,基础设施应有尽有,村民的幸福感也越来越高,实现了“从无到有、从有到好”的华丽转身,书写了新时代农村群众幸福生活的美好诗篇。(杜文龙)
走百村·看振兴|巨野县万丰镇阚店村:下好产业棋,拓宽致富路
河北魏县张庄村:党建引领筑堡垒 共同致富聚民心
传统馕饼变致富“金饼”(微观)
村民带头种植白菜,带动乡亲致富
河南新密:传统浆点豆腐 成农家致富“金块”
亚滦湾河滩开出致富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