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 中工网-工人日报 2021-08-20 10:41:41
【雪域欢歌70载·西藏启航新时代】
原标题:生态产业带动高原群众增收致富
工人日报-中工网记者肖婕妤
盛夏时节,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炉霍县盛煌农业炉霍飞地产业园里,其吉正戴着硅胶手套,给番茄秧剪枝。在她身后,一颗颗青绿色的番茄果挂在枝头,等待着成熟。
在过去,蔬果是高原上的稀缺品,近年来,随着农业产业化的推进、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,蔬果不再稀缺,还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重要途径。
36岁的其吉是炉霍县瓦达村村民,4年前来到飞地产业园工作。“以前在村里当会计,每个月收入2000元左右。来园区打工后,每月收入有3000元。”其吉兴奋地告诉记者。
为破解当地农牧业“小而杂”,群众增收“少”而“窄”的难题,2015年,炉霍县引进甘孜州盛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,飞地产业扶贫园区建设全面启动,农业初步形成适度规模化经营。近年来,共整合资金1.69亿元,建设冬暖式蔬菜大棚300个、产品产销棚1个以及配套基础设施,并配套启动冷链仓储中心、生态菜籽油加工厂、有机肥加工厂建设,带动群众增收致富。
“园区全年不间断生产小番茄,因为高原海拔高,昼夜温差大,日照时间长,所以口感和甜度都非常好。”园区经理丁方丽告诉记者,目前,园区每年能产出300多万公斤番茄,产值5000多万元。线上销售面向全国,线下销售主要面向供应链公司,比如大型商超、社区团购平台等。“10个小时,小番茄就能从炉霍运到成都。”
当地按照“土地集中、各村飞地、龙头经营、入股分红”的思路,形成共享共赢利益链接机制,每年每个棚3万元向合作社保底分红。截至目前,炉霍县依托飞地园区集体经济分红900万元,实现群众就业168人,增收700万元。
“下一步我们打算将一二三产业结合,园区力争发展设施大棚1000个,扩大规模,种植更多品种的有机蔬菜;建立有机肥加工厂,用于自用和销售。明年我们还准备办番茄文化旅游节,把园区打造成为景区,带动周边乡村旅游发展。”丁方丽说道。
日前,记者走进位于甘孜州道孚县的康巴高原植物园,一股清新之气扑鼻而来。透明玻璃的温室展览馆内,山茶花、鸢尾、绿绣球等争奇斗艳。展览馆外,10万株万寿菊在阳光下摇曳生姿,一望无际的绿地映入眼帘。
康巴高原植物园始建于2017年,是四川省海拔最高的植物园,也是我国目前海拔最高的国家级林木种质资源库。
“川西高原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,树木生长缓慢、成活率低,我们现在培育的15个新品种,可以有效缓解此类问题。”据康巴植物园负责人何行铭介绍,该园是以甘孜州乡土植物的保育、引种、栽培、驯化为主,融科研、科普、文化体验、休闲旅游为一体的高原植物研学基地。
截至目前,植物园已引进、培育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一个物种、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和国家珍稀保护野生植物5个物种,康巴地区优势乡土植物850余个物种。园内已保存高原杨树活体资源130份1000余株,云杉苗木活体资源5份2万余株。
“植物园建设以来,提供就业岗位50至70个,带动老百姓实际增收500余万元。其中,劳务增收144万元,造林合作社增收286万元,运输业增收70万元。”何行铭告诉记者。
据介绍,下一步,植物园将继续引进各类植物物种1000种以上;结合现有资源,加快打造“康巴高原植物园研学基地”,争取到2022年,让本地居民通过旅游,人均增加收入10%~25%。
据了解,“十三五”以来,甘孜州把发展蔬菜作为扶贫产业,每年安排500万元项目资金支持合作社能力建设;按照“龙头企业+合作社+农户”的模式,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健全利益共享机制;打造3个百公里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示范带……以绿色为引领,高原产业高质量发展,带动群众增收致富。
牛心河畔盛开“致富花”
闽清非遗项目“茶口粉干”带动农民创业增收
林佳山:上地村致富振兴的“领头人”
广西东兰:小小食用菌 致富大产业
福善镇积极发展“订单种植”拓宽致富路
生态环境部:农业农村治理攻坚战各项重点任务已经完成